(Cii.中国2025年7月12日讯)2025年7月11日,韩国济州岛南部公海上空划破长空的轰鸣声,揭开了美日韩三国联合空中演习的帷幕。这场以美军B-52H战略轰炸机为核心、三国战机协同参与的军事行动,既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直观投射,更折射出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深层逻辑与盟友关系的复杂裂痕。
作为此次演习的焦点,美军B-52H战略轰炸机的参与具有多重象征意义。这款服役近70年的“同温层堡垒”,凭借其16090公里的航程(无空中加油)和31.5吨载弹量,可携带核常兼备武器实施跨洲际打击。此次是其2025年首次进入朝鲜半岛空域,且与韩国KF-16、日本F-2战机形成“三代同堂”的混合编队,既展示美军战略资产的前沿部署能力,也凸显美日韩在情报共享与战术协同上的突破。值得关注的是,B-52H此前已多次参与台海、南海巡航,此次北移至朝鲜半岛,标志着美国将“延伸威慑”范围从印太延伸至东北亚核心区,形成对中俄朝的立体战略压制。
尽管三国高调宣示合作,但美日韩同盟内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美国近期要求韩国将驻军费从11亿美元飙升至100亿美元,同时对日韩加征25%-40%关税,这种“安全靠美国、经济被收割”的失衡格局引发盟友强烈不满。韩国舆论指出,尹锡悦政府试图通过军演转移国内对朝核问题的焦虑,但特朗普政府的“交易性外交”已动摇韩美同盟根基。日本虽在演习中展示F-2战机与美军协同能力,但其更关注的是借机突破“和平宪法”束缚,而非单纯配合美国战略。这种利益分歧导致三国在反导演练、情报互通等关键环节仍存在“温差”,例如韩方提议的防空训练因日方反对而取消。
朝鲜的军事动向是此次演习的直接动因。俄朝近期签署的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及朝鲜频繁试射高超音速导弹,迫使美日韩加速构建“多域作战体系”。演习中,B-52H与KF-16、F-2形成的“侦察-打击链”,旨在模拟对朝鲜核设施的“先发制人”打击,同时测试三国在电磁对抗、反导拦截等领域的协同水平。然而,这种军事施压可能适得其反:朝鲜外务省已警告将采取“压倒性反制措施”,而中俄在安理会的联合表态,进一步压缩了美日韩的外交操作空间。地区安全正陷入“安全困境”的恶性循环。
此次演习暴露出美国重塑印太安全架构的深层意图。通过将美日韩合作机制升级为“准北约”模式,美国试图以“小多边”对冲中俄影响力,同时为“奥库斯”核潜艇联盟、美菲安全合作等新机制提供模板。B-52H的参演不仅是军事威慑,更是向盟友传递“美国不会放弃亚太主导权”的信号。然而,这种战略扩张面临三重挑战:一是盟友经济利益与安全诉求的矛盾可能削弱协作;二是中俄朝的反制措施将加剧地区紧张;三是美国国内政治波动(如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)可能影响战略连贯性。
美日韩济州岛演习既是军事威慑的“肌肉展示”,也是同盟关系裂痕的“压力测试”。在朝鲜核导能力突破临界点、中美战略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,东北亚亟需建立危机管控机制,避免误判升级为军事冲突。然而,当前三国选择以对抗性军事部署回应安全焦虑,或将导致地区安全架构进一步碎片化。